中巴友谊长久且深厚配资网官网网站,鲜为人知的是,贺龙打响了这段友谊的“第一枪”。这里的“第一枪”并非比喻,而是指贺龙在巴基斯坦与总统共同打猎时亲自射出的那一枪。
一、巴基斯坦总统邀贺龙打猎
要了解这个故事,首先要提到中国外交战线的传奇人物耿飚。1956年,巴基斯坦废除了自治领制,成立了共和国,并选举了总统。中国第一时间表示祝贺,并派耿飚担任驻巴大使,向巴基斯坦递交祝贺的国书。
耿飚此前曾担任北欧国家的大使,刚到巴基斯坦时,他便感受到那里的炽热气候,与北欧的寒冷截然不同。耿飚作为一位曾经的战士和将领,在战争年代有过赫赫战功,他曾在红军时期是贺龙领导下的优秀将领,解放战争中更是杨罗耿兵团的副司令员兼参谋长。正是这种经历,使得他在巴基斯坦的外交工作中也得心应手。
巴基斯坦总统米尔扎对中国的友好表示感激,并特别表示希望将中国的国书放在总统就职典礼上公开宣布。更出乎耿飚意料的是,米尔扎还提出,贺龙副总理来参加总统就职典礼后,将带他去打猎。
展开剩余70%二、贺龙的枪法失灵
就这样,贺龙应邀来到巴基斯坦,陪同米尔扎总统前往卡拉奇西北的基达地区打猎。这片区域靠近阿富汗,植被丰富,野生动物丰富,正适合打猎。米尔扎总统和耿飚与贺龙一起参加了这次活动。
然而,意外的是,通常枪法非常精准的贺龙,这次在打猎时表现得并不如预期。尽管他是部队中的神枪手,但在这种特殊的打猎方式下,贺龙的表现显得并不突出。米尔扎总统最先开枪,打中了一些目标,接着是耿飚,而贺龙也只打了大约20多只野鸡,数量与米尔扎总统的成绩相差较大。贺龙谦虚表示自己年纪大了,反应慢,打不中野鸡。最终,米尔扎总统取得了更多的成绩,甚至超过了耿飚和贺龙。
尽管如此,耿飚很快察觉到,贺龙的表现很可能是故意让给米尔扎总统的。后来这一事件传回国内,毛泽东了解后对贺龙的做法表示赞赏,认为他在外交中巧妙地体现了中国的友好与尊重。
三、大米事件与友谊加深
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,发生了一件事进一步加深了中巴友谊。在一次巴基斯坦东部发生洪灾后,巴基斯坦总理苏拉瓦底向中国请求援助粮食。尽管当时中国自己也在经历自然灾害,耿飚仍然向国内请示并获得批准,中国决定以优惠价格向巴基斯坦出售6万吨大米,并额外赠送4000吨。巴基斯坦方面感动不已,并在大米袋上特意添加了“中国”的字样以示感谢。
这份帮助让巴基斯坦人民深受感动,巴基斯坦政府还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,感谢中国的慷慨援助。巴基斯坦大使甚至亲自向中国表示感谢,称这不仅是贸易行为,更是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。
四、中巴友谊经受住时间的考验
中巴关系日益深厚,不仅仅因为两国的经济合作,还因为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。中国支持巴基斯坦的很多关键问题,巴基斯坦也始终支持中国,尤其是在联合国等国际事务中。
例如,中国为恢复古丝绸之路通道提出建设建议,巴基斯坦响应并合作修建了这条公路,成功打通了通向中亚的国际道路。此外,中巴两国还在多个方面相互支持,建立了深厚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关系。
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,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不断加强,瓜达尔港的建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。巴基斯坦的这一战略港口,曾几度因国际政治原因被搁置,但中国始终坚持建设,最终在2016年投入使用,成为连接东亚、西亚和北非的重要通道。
这些历史事件让我们深刻感受到,中巴两国的友谊不仅仅是地缘政治上的合作,更是两国人民之间的真诚与支持。在过去几十年里,双方以心换心,互相帮助,这种友谊历经风雨,愈加牢固。
通过贺龙与米尔扎总统的打猎事件配资网官网网站,我们不仅见证了一个小故事的发生,也看到了两国友谊的深厚根基。
发布于:天津市鼎合投研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